9月份以来,货币政策、财政政策、房地产政策以及支持资产市场发展等一揽子政策加快出台,特别是增量金融政策出台速度快、力度大,有效稳定了社会预期,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。1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10月金融数据显示,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实施,55世纪,内需潜力加快释放,金融数据趋稳回升,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增强。对此,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,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银行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林罡表示,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,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。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持,不仅能激发市场活力,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,还能推动金融机构“苦练内功”,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创新,疏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渠道,降低企业融资成本,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安全性,更好发挥金融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林罡特别关注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一系列金融政策措施55世纪首页,。在他看来,这些政策举措聚焦金融机构、小微企业、资本市场等事关经济金融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主体,统筹推进防风险、强监管、促发展三大重点任务,将有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。谈及下一步金融该如何继续发力,更好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提供更有力支持时,林罡则表示,金融机构的差异性、普惠金融的均衡性、资本市场的多元性和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这四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。
“应聚焦差异性,推动金融机构形成特色竞争优势。”林罡表示,在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不断做优做强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同时,应更加关注中小银行发展。中小银行应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守自身功能定位要求,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特色、资源禀赋与地域优势,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及地方产业发展等带来的机遇,坚持差异化经营、专业化发展,专注“小而美”,持续完善和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、民营企业、乡村振兴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,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创新发展之路。
同时,应聚焦均衡性,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水平。林罡认为,金融服务要普及覆盖更广的群体,更好实现均衡性,仅靠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、减费让利是不够的。同时,随着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下沉扩大,风险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大,对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可能会造成影响。因此,金融机构要持续做好普惠金融,应有稳定、持续、可预期的政策支持,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,依据不同的普惠群体特点出台相应的普惠金融政策。相关部门应针对重点扶持的普惠贷款对象,依据其特定的扶持需求,并综合考虑风险水平、运营成本等因素,对金融机构在其原有贷款利率基础上,提供一定比例的利息补贴。精确指导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方向与规模,对于社会效益显著但伴随高风险、高成本的普惠群体,可适当提高贴息比例。针对亟须重点扶持的普惠群体以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,应实施更为优惠的贴息政策,贴息比例相应提高,确保信贷资金能够更加精准地流向这些重点扶持对象,从而促进普惠金融的纵深发展与广泛覆盖。
此外,还应聚焦多元性,优化融资结构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,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,支持长期资金入市。在林罡看来,就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而言,就是“发展多元股权投融资”,“应鼓励企业通过增资扩股、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,拓宽融资渠道;支持科创型企业通过科创板、创业板等上市融资,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;引入战略性私募投资者,改善股东结构,建立起有利于企业未来上市的治理结构、监管体系和财务制度。同时,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,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、时限长的特点,保险机构通过设立共保体55世纪首页,、政银保合作等模式,更好助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另外,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推动主板、科创板、创业板、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协调发展,形成功能互补、层次分明的资本市场体系,加强各市场板块之间的联动和互动,提高资本市场的整体效率和流动性。”
而安全是筑牢高质量金融坚实屏障55世纪首页,,因此林罡强调说,必须要聚焦安全性。他表示,未来金融系统稳健运行的基础,需要一系列前瞻性防范举措,丰富风险处置“工具箱”,筑牢多位一体的金融安全网络。应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金融风险防范措施,注重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,强化内部控制和合规机制建设,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,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及时性。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,探索适合金融机构特点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。“一方面利用可转债、二级资本债、永续债等常规渠道拓宽资本补充范围;另一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经验,创新资本补充工具,利用信托优先证券、非积累优先股、55世纪,混合资本债、反式可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多渠道输血,增强金融机构风险抵御能力。另外,实施差异化监管,对于大型金融机构,加强对其系统重要性、复杂性和跨市场、跨行业风险的监管;对于中小型金融机构,注重对其业务规范性、合规性和风险管理能力的监管。”林罡最后建议。(记者 孙 琳)